中国网络艺术馆-http://www.zgwsysg.com -->
 
首页 | 艺术馆简介 | 书画评论 | 名家个人艺术馆 | 文化交流 | 新闻资讯 | 联系我们

  天价画作再现 艺术品市场回暖了吗
  中国艺术品香港春拍受追捧
  扇面稳中有升引领小众收藏 名家精
  工笔画收藏市场的春天已经来临
  民国书法市场行情看好 拍卖行大力
  冷门藏品升值潜力大
  拍卖场上跨界举牌或将成常态
  聚焦2015拍卖:资金双向流动
     
   美院毕业创作:离市场有多远

 杨逸 实习生 钱虹

  每年6月,全国各大美术院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。作为这个毕业季的行内盛事,由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主办的“许钦 松创作奖”,今年首次与省内知名艺术机构合作,共同助推美院学子与市场对接。在8月6日即将举槌的精诚所至夏季拍卖会上,18件“许钦松创作奖”获奖作品 将首度亮相拍卖会。与此同时,“许钦松创作奖俱乐部”也正式宣布成立,将对获奖青年艺术家进行市场跟进。

  收藏美院毕业生作品正形成一股市场新风,不少画廊或收藏机构开始将目光投放到美院学生身上。然而,由于受到艺术品市场的深度调整、美术学院招生 人数逐年攀升、学生作品质量参差等因素影响,近两年来,美院毕业生作品似乎出现遇冷迹象,毕业生真正与市场对接仍然显得举步维艰。从学院走向市场有多远? 学生毕业创作与市场接轨是利是弊?南方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

  价格关:毕业生作品定价越低越好?

  对已经举办五届的“许钦松创作奖”来说,今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。这一奖项由中国美协副主席、广东省文联主席、广东省美协主席、广东画院院长许 钦松自费设立,旨在为年轻艺术学子打造从校园到社会的对接平台。今年“许钦松创作奖”首次将评选范围扩大到省内8所高校的美术院系。

  7月5日揭晓的“许钦松创作奖”年度总评上,共有114件毕业作品获奖。今年还首度增设“最受艺术机构关注奖”、“最受媒体关注奖”、“最具网 络人气奖”等三个非专业奖项。其中,汕头大学艺术硕士冼朝干以《仄仄》获得“最受艺术机构关注奖”,他还同时成为总评专业奖的铜奖得主。

  “这次获奖作品的主题内容有昆虫、动物,还有我的自画像。”冼朝干说,作品中的物象都是从自己很“宅”的画室生活中信手拈来:每天穿梭于画作之间的他,常常得与那些滋生在杂物之间的昆虫打交道。

  除冼朝干的作品,不少单项奖的得主都将有作品亮相精诚所至夏季拍卖会,包括“最具网络人气奖”得主孙伟剑雕塑《灵·役》、金奖获得者邱欢欢的作 品《年祭》等。问及这次夏拍的挑选标准时,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绮雯表示:“我们首先挑选人们喜闻乐见、看得懂的作品。市场倾向选 择传统功底好,又能反映新思潮或技法的作品。”

  相较名家作品而言,毕业生作品因其市场价格低廉、受过专业训练、面目新颖等优势备受买家青睐。然而,陈绮雯却指出,当前毕业创作仍与市场需求存 在差距:“艺术消费品应当与家居环境相衬,但大学生的作品主题多数以自我表现为主,有些尺幅过大,不适合进入家庭。”在她看来,更关键的问题是,不少毕业 生仍将他们的作品价格定得过高。

  毕业生作品究竟定价多少才算合适?有获奖学生表示,几千到两万以内的定价可以接受。而陈绮雯给出的答案却是:能卖就好。“毕业生作品价格应该完 全交给市场,甚至越低越好,很多名家都经历过这个摸爬滚打的过程。”她表示,不少毕业生误认为将作品卖成“白菜价”可能“自贬身价”,但严格来说,毕业生 作品并不属于艺术品市场的一部分,当前的定价也不能代表他们以后可能取得的艺术水平。

  风格关:五年内要形成稳定风格

  2012年,广美毕业展曾有学生作品被以30万元高价买走。而在首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上,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生周巍的《杂耍》更是创下了60万元的“天价”记录。

  一些学生为使优秀作品能被画廊机构高价买走,甚至主动放弃参与各类评奖。然而,随着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,近两年大部分美院毕业生并没有享受到 市场带来的好处。有美院学生向记者反映,除了少量作品有幸通过大艺博或画廊机构找到市场外,每年超过九成的毕业生作品都会被淘汰。

  “真正能够进入市场的艺术家比例很小。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,就连名家的作品都卖不起高价,毕业生作品自然也处于调整之中。”南岸至尚 美术馆馆长许多思分析道,由于毕业生作品风格不稳定,也有转行的可能,多数艺术机构不愿与毕业生长期合作。由于缺乏中长期的培养,目前美院毕业生参与市场 只是小打小闹,谈不上真正与市场对接:“他们得在五年内形成相对统一的艺术风格,在艺术市场中才有竞争力。”

  美院毕业生与市场对接,对他们长远风格的形成是利是弊?有人认为,美院学生过早进入市场随波逐流,对塑造其个性较为不利。许多思却认为“修行在个人”:“在当前市场与学术要求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,如何取舍,考验学生的眼光和判断力。”

  不少受访者认为,美院教学应当在市场中保持独立性,毕业生与市场的对接工作应由艺术机构去完成。“美院的功能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就业,不能只是教 一些迎合市场的技巧,必须坚持学术的底线。”许多思说:“当然,美院应该告诉学生市场在发生什么事情,然后交由学生自行分辨。”

  平台关:呼吁非盈利机构参与扶持

  眼前比艺术风格更直接的考验是生存问题。“在我所认识同校的师兄、师姐里,能在毕业后继续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数屈指可数。”冼朝干向记者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状:“有些人在毕业之初还愿意坚持艺术创作,但不到一年半载就撑不住了。他们会改行做设计,或者下海。”

  让美院学生不至于“毕业后就与艺术说再见”,是“许钦松创作奖”设立的初衷。5年过去了,美院毕业生面临的生存困局仍然严峻。然而许钦松却留意 到,艺术品消费的需求近年有增无减:“其实,毕业生作品非常适合艺术消费,毕竟他们曾受过多年的专业训练,买毕业生作品总比买行画好得多。”

  “中国的艺术品只有投资市场,却没有形成消费市场。”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如此抱怨道。由于艺术品消费渠道的缺乏,许多毕业生都面临着作品无处销售的局面,只能通过大艺博等少数渠道寻找崭露头角的机会。

  许多思认为,为美院毕业生寻找平台,除了解决他们生存的需要之外,还应该形成相应的培养机制,促使他们的艺术创作在毕业后得到“二次提升”: “青年艺术家是很彷徨的,他们办展览并不是单纯为了卖,更重要是借此了解社会的反馈,得到专业人士的提点。否则,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没有自信,就很难持续艺 术这条路。”

  “国外不但有基金会,对于社会基金的运用办法与政策支持也非常完备。”许钦松呼吁国家尽快落实相关政策,以鼓励社会上的非盈利艺术基金会,共同关注、扶持美院毕业生的艺术生存之路。

  陈绮雯则建言,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毕业生作品的方式,对他们生活费用进行补助,同时也对他们的创作状态进行评比,可以每隔两到三年为他们举办一次展览:“如果毕业生能在两三年内坚持下来,保持对艺术的热爱,以后基本就能够长期从事美术工作了。”

  日前,正式成立的“许钦松创作奖俱乐部”,也为美院优秀毕业生提供一个“抱团取暖”的新空间。俱乐部的首场活动将在7月31日举行,届时将邀请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、广东青年画院院长周正良、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何俊华与学子们交流。“俱乐部的组织主要是让毕业生们有一个‘奔头’,他们也可借此了 解前辈们是怎样成长的。”许多思说。据了解,许钦松艺术基金会正与大艺博主办方积极对接,部分获奖作品将有机会以专区的形式与买家见面。




中国网络艺术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06087585号
网站建设:新通州网络传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