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北平到北京:孙宗慰的艺术转换与时代之变 1949年1月21日,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,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,国民党华北总司令傅作义签订了《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》。31日,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,北平宣告和平解放。9月27日,北平更名为北京。 同年,艺术家孙宗慰创作了中国画《北平艺专迎接北平和平解放》。《北平艺专迎接北平和平解放》是孙宗慰刚到北平后不久的创作,相较于他蒙藏时期的人物造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。这张作品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展览,也开启了关于北平的回忆。关于北平的描述,在老舍的文字中最易见:“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,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……这只有说不出而已。” 老舍说不出来的北平让孙宗慰跃然纸上:送炭翁、运粮伙计、艺专生、唱戏的演员等,踩着高跷、举着条幅,“和平解放”的欢快印刻在每个人的脸上。运粮伙计的蒜头鼻、络腮胡;送炭翁的大棉袄、胖头鞋;以及花灯大娘的大腹便便和颗颗门牙,在孙宗慰随心的线条和恣意的色彩下透着浓浓的北平味儿。 1946年起,孙宗慰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。来到北平之后,孙宗慰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国画作品如《打粥》、《送炭翁》、《灯红酒绿》、《北平艺专迎接北平和平解放》等。这个时期孙宗慰的中国画创作依然贯彻了徐悲鸿的现实主义主线,加上孙宗慰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,以及对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研究,使得他的中国画作品流露出亲切的人文色彩和生活气息。孙宗慰的艺术创作在这时代之变下,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。 北京解放后经过思想改造和经常的政治学习及一系列的运动:土地改革、三反五反、抗美援朝等,一直到最近的肃反、农业合作化、工商业改造、十二年远景规划等,看到人民政府一切措施均为人民利益出发,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开展,即将到来的文化高潮,为建成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、繁荣富强的世界大国,我愿尽己微力,积极工作。 这段话,来自孙宗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日记。国家的欣欣向荣给这一时期孙宗慰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振奋,他的创作也开始紧密地与时代相扣。尤其是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是孙宗慰最大的变化。这个时期的女性肖像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前所绘的精致唯美,却更接近反映普通劳动者的精神面貌。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通常面庞宽厚,弯眉小眼,并无太多修饰。 其中,《女车工》是新中国成立后,孙宗慰创作的重要转折。妇女不再在是生儿育女的工具,她们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,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。时代的变迁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巨大变化,妇女地位在中国第一次得到空前提高。这种新女性坚毅的气质和“当家做主”的光荣贯穿于孙宗慰晚期的《八大员——炊事员》、《革命自有后来人——<红灯记>李铁梅原型》以及《教师》等作品中。 此外,1949年至1954年间,“铁工厂”“广西土改”“天津新港”和“麦积山”这些时期的创作不仅记录了中国解放初期的飞速发展,也记录着孙宗慰在那个激情年代的热血洋溢。孙宗慰曾在日记中工整地抄写着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、《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》两篇文章。“为人民服务”已经深刻地感染着孙宗慰的思想与创作。至此,他的艺术也开始真正融入群众,服务群众。 展览从1946年的“北平”开始讲述,直到1964年的《少先队员》结束。那个充满信念的20年,记录了孙宗慰对于新时代的全部渴望与感悟。“北平·北京——孙宗慰的艺术转换与时代之变”是翰海当代艺术中心自“师·道——徐悲鸿及其学生作品展”、“笔墨胜境——李斛绘画作品展”后所推出的系列展之一。展览随期出版同名画集《北平·北京——孙宗慰绘画作品集》,展期将从10月24日持续至11月5日。 展览名称:北平·北京——孙宗慰的艺术转换与时代之变 展览顾问:邓锋 展览总监:李卫 展览时间:2015 年10月24日—11月05日 开幕时间:2015 年10月24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: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楼B座2单元一层 主办:北京市文物公司|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协办:北京钧天雅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| 北京彦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:翰海当代艺术中心 |